而后团队又引进了燃烧领域的膜式壁冷却和气体火焰点燃水煤浆火焰的概念,解决了原GETEXACO技术的煤种适应性窄、点火时间长、热绝缘耐火砖腐蚀严重等一系列缺点,开发出清华第二代水煤浆膜式壁气化技术。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母亲暴露于污染空气中,会增加分娩的风险,并可能影响母亲在怀孕期间甚至一生的健康。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 10.1038/s41893-019-0387-y 《中国科学报》 (2019-10-15 第3版 综合)。
同时,研究有助于理解暴露在空气污染中与一系列生殖结果之间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博士生侯堃说。孕妇或想要怀孕的人,必须保护自己免受空气污染的影响,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胎儿的健康。这种风险的增加不是线性的,而是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呈现非线性的增长关系。这项研究的意义是提醒孕妇要有意识地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一氧化碳可能干扰胎盘的代谢和运输功能,在穿过胎盘屏障后,在胎儿体内的聚集浓度甚至会高于母体。降低胎儿死亡风险被列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将空气污染与稽留流产的时空变异性联系起来,可以增强对发展中国家孕妇健康的科学和政策理解。他主张教学科研相辅相成,提出数学教育的三大原则:实用性原则、论理性原则和心理性原则。
如果学生准备不充分没讲好、问题没答好,便会遭到当堂训斥。已是花甲之年的陈建功一方面系统介绍国际单叶函数论研究成果并总结国内相关成果,另一方面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函数逼近论和拟似共形映照理论。没有陈建功先生,杭州大学数学系不会发展得这么好。对此,陈建功回应说:她小孩子多,在外系教数学,讲师就够了,把提职名额让给别人吧。
异国求学十二载,陈建功科学救国心切,一刻也不想停留。陈建功回国两年后,与他同在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念博士学位、主修微分几何专业的师弟苏步青毕业了。
他对自己的要求几近苛刻。注重数学的逻辑推理和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当前各种物质极大丰富、环境更加优越,但虚假伪作之风阵阵浮起的情形下,真比任何时候都值得坚守和践行。在3个不同时期,陈建功创建了三大数学高地,开拓了多个学术方向,培养了3支队伍,为中国数学学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学术保障。
繁重的行政事务丝毫没有降低他对数学事业的追求和热情。祖国的数学该如何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陈建功的理想是改变我国科学落后的面貌,培养和造就一支国际一流的数学学派。陈建功教学还有一大特色,即数学教学一定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在我们日本,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相当难。
他说,根据国家发展需求,要加强概率论、微分方程、计算数学等学科,于是我就选了概率论。●1929年博士毕业,成为在日本首个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的外国学者,并用日文撰写专著《三角级数论》,其中许多数学术语的日文表达均属首创,数十年后仍被列为日本基础数学参考文献。
上世纪50年代,陈建功同吴文俊、程民德、华罗庚等人代表中国参加苏联和罗马尼亚数学会议并作大会报告,函数论的成果受到国际同行高度赞誉。1958年,杭州大学成立,陈建功被任命为副校长。
是年,36岁的陈建功踏上归途。的确,在陈建功看来,培养人比写论文意义更大更重要。他的第三子、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翰馥回忆说,我在大学定学习方向时,请教父亲是否学习函数论或什么。1931年,他与苏步青决定,在高年级学生和青年助教中开设数学研究讨论班,分为甲、乙两类,前者精读一本最新数学专著,后者读懂一篇国际数学杂志最新发表的前沿论文。当时浙大数学系仅有5名学生,陈建功既是数学系主任,又担任科研和教学工作。陈建功每开拓一个新学科,都会率先发表有重要成果的研究论文。
陈建功刚正率真的性情,致使其在文革中未能幸免于难,让后人永远敬仰和追思。●1952年调至上海,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函数论教研室主任。
陈建功出生于绍兴城一个小职员家庭,幼年就读于私塾,热爱数学。他痴迷数学,除了自我兴趣,更主张数学科学面向国家建设需要。
他曾说,上课像打仗一样,要充分准备,每讲一个新内容,应讲清问题之来龙去脉。●1926年三渡日本考入东北帝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藤原松三郎指导下专攻三角级数论。
后来成为数学界中流砥柱的陈门弟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卓越成效。你在日本数学界有了这样的声望和地位,还愁将来没有灿烂的前程吗?导师恳切挽留。回国前叮嘱好友苏步青西山不可久留。反过来,不教书,就培养不出人才,科研也就无法开展。
可以想象,面对专业和外文两大挑战,这种赶鸭子上架的治学方式让学生不得不更加刻苦钻研,不敢有丝毫侥幸和懈怠。在陈建功眼中,科研、教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懈怠。
陈建功作为领衔人之一,拉开了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序幕。我亲眼看到,他每年都要新编,老的删掉,补充新内容。
这一理念也贯穿他整个教学和科研生涯,直至晚年。而这一方法也极大推动了中国现代数学学科不断开枝散叶,在新方向上有所拓展,甚至领先世界。
陈建功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数学界公认的权威,毕生从事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1971年4月,陈建功的生命在文革中戛然而止。●1945年受邀接收台湾大学。上世纪50年代,56岁的陈建功自学俄文,只为尽快把苏联高水平的数学研究引入国内。
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中国科学报》 (2019-10-18 第4版 人物)。
陈翰馥时常见到父亲早起在狭小的公用盥洗室里若有所思。●1946年回浙江大学任教,在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
每周三上午第三四节课,陈先生给我们介绍最新论文,告诉我们研究什么问题、什么时间提出来的、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哪些还没有解决等。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数学教育事业发展,陈建功介绍了20世纪出现的数学教育改造运动,总结了7个国家的教育概况,包括数学教育史、数学教育观、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教材编写等,开创了中国教育工作者研究外国教育之先河。